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应用型和实践性,我专业将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一、 教学组织方式创新
在结合各核心课程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专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
(1)推广团队学习方式
团队学习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我专业的各核心课程在不同程度上都采用了这种学习方式,如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等。我专业将在核心课程继续推广这种学习组织方式,并逐步完善。比如,将多次的随机分组固化为持续一个学期的分组,甚至在不同课程中都采用同样的分组,以此强化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团队建设,进行适当的团队竞赛。
(2)课堂延伸
传统的教学只限于课堂,这导致了学生教学参与度较低,极大限制了教学的效果。我专业将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把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到课堂之外。可以采取如下方式: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可以把本人科研项目中的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吸收若干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可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进行科研尝试,在学习“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实际的市场薪酬实地调查。比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创项目的研究。第二,推进以赛带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利用比赛把课堂串联起来,倒逼学生学习。第三,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实现问题目标式教学方式(PBL)。第四,把取证课程融入教学,学生学完课程后可取的相应证书。
(3)在线教学
我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目前已有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精品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视频都已发布到学校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学习。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将来课程教学的许多环节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比如案例的发布、讨论和点评,习题的提交与批改,教师答疑等。用好网络教学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教学方法创新
(1)继续完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
传递接受式教学法就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重要的理论、概念,仍然需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容易给人以单调枯燥之感,但如果教师知识底蕴丰富,教学功底深厚,这种方法仍然能够收到较好效果。因此,我院将通过鼓励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师要不断丰富学识,扎实锤炼教学基本等手段,提高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2)继续完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管理类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师收集了大量典型案例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分类。课程学习开始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案例分析,了解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课程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课堂上提供案例,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再到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的思路是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
(3)积极探索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近些年不断涌现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沙盘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PBL)、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我专业的这些核心课程都已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鼓励教师继续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我院将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交流会,学习先进经验,并积极支持教师申请教改立项。
三、教学手段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目前我专业的核心课程已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授课。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我们计划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
(1)继续完善多媒体教学,提高呈现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专业核心课教师的基本授课手段。将来要在PPT制作、演示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提高PPT质量。还要培训教师如何正确运用PPT授课,避免PPT“喧宾夺主”现象发生。PPT制作水平和利用水平的提高,将会极大提高教师教学呈现内容的丰富性,是授课过程更加生动。
(2)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手段,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互动性
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使得人们的互动变得无所不在。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也可用在教学中,包括课堂上和课堂下。我专业有的课程已经在课堂上实现了利用无线网络和手机进行案例资料发送、小组讨论成果发布,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3)创建良好硬件条件,营造学习活动的仿真性
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带来学习场所的改变。或者说,传统的教室、讲台、课桌、黑板已经不适应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了。我专业已经建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教室格局的实训室,实训室内配置若干个大会议桌,学生围桌而坐,每桌都配有一台联网的电脑。这种布局适合团队学习的方式,便于小组讨论的组织。我们设想将来再建设一个模拟公司办公场所实景的实训室,在这个实训室内进行模拟情景训练。
四、考核方式创新
我专业将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为目标,根据各核心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考试考核方式的创新。基本思路如下:
(1)考核内容全程化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结果的考核,导致了学生平时上课不投入,临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风。我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已经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提高到了60%,综合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进行评定。这实际上将以往的重结果 的考试方式变成了对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多方面并重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实施的效果良好,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都明显提高。我专业将逐步尝试把所有的专业课的考试都进行这样的改革。
(2)考核方式多样化
目前学生的课程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后的期末考试,因而平时学习不用心。我专业计划在核心课程的考核方面,硬性要求每门课必须采取不少于3种方式,最后的考核结果综合这多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得出。可选的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论文、研究报告、练习题、口试等。
(3)考核主体多元化
目前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教师决定。我专业有的课程的考试成绩部分采用学生评定的方式,如小组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作业,由班级选举产生的评审小组采取答辩的方式评定成绩,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励了每个小组积极地进行课题研究,并认真准备答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考核方式也可在专业课进行推广。
五、实践教学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为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必须把实践教学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专业一直重视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目前我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外,和专业课相关的实践内容,基本上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为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专业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每个课程的技能、能力培养目标,再根据每个课程的技能、能力培养目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指导每个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2)固化实践教学学时
目前我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和专业课相关的实践环节,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学时内自主安排。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我专业将为没门专业课规定固定的实践教学学时,专门用于实践教学。
(3)举办多种实践活动
学院在经费、人力上给予支持,积极开展多种专业实践活动。第一,到企业参观。如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参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第二,举办讲座或论坛。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或本专业毕业生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热点问题开班讲座。第三,举办竞赛。如举行模拟招聘大赛、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等等。
(4)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此,我院将积极鼓励教师脱产或不脱产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积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